五个关键词看四川剑阁县出圈密码新闻发布蕞前线;深一度
四川新闻网-首屏新闻记者 胡旭阳 摄影报道
3月21日,“万千气象看四川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剑阁专场在成都举行。
以“山峰如剑、栈阁相连”而得名的剑阁县,首场发布会为什么是它?会上,剑阁县委书记范为民用“潜力、动力、魅力、定力、张力”五个关键词,展现剑阁县如何以县域的“点”描绘全省的“面”,讲好中国故事四川篇章。
“剑阁是传统农业大县、全省农产品主产区,也是国家商品粮食生产基地、全省油料生产百强县,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‘天府粮仓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。近年来,剑阁县从‘抓园区提质、抓特色产业、抓产业融合、抓品牌培育、抓科技赋能’等方面重点发力,加快建设川东北优质粮油生产加工基地。”范为民介绍道。
据了解,剑阁立足山区农业实际,坚持园区提质效、加工延链条、品牌增效益,持续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,主要在突出建基地扩规模、精加工提效益、严标准稳质量三个方面发力。
例如,在突出建基地扩规模方面,做大产业供应链。围绕粮油、畜禽、果蔬等建立“3+3+3”农业产业体系,先后建成剑南粮油省五星级园区、剑门关土鸡和二龙核桃2个省三星级园区、21个市级园区、303个村特色产业园。
在突出精加工提效益方面,做强精深加工链。坚持以工业思维赋能农业,贯通产加销、融合农文旅,依托“链主”企业建立产业联盟,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建成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业价值链。同时,剑阁县依托“广供成都”“广供杭州”,在全国各地开设农特产品直营门店82家。
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8%
年产5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铝项目即将竣工投运,5万吨高端铝合金门窗等大项目建成投产……当前,剑阁县正以剑阁经济开发区为主引擎,统筹建设金剑、剑门、普安、开封“四大工业园区”。以发展铝基新材料产业的有利契机,依托丰富的天然气、石英砂资源和剑门豆腐、剑门关土鸡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做大做强铝基新材料、食品饮料、硅基新材料“三大主导产业”。会上,剑阁县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、县总工会主席权友明表示,剑阁县历来把工业发展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。特别是近年来,按照“建好园区、选好赛道、引好企业”工作思路,全力实施工业突围行动,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8%,剑阁工业迎来加速发展期。
“我们把建好园区优化布局作为基础工作来抓,按照‘一区四园,一园一特色’科学规划园区的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。”权友明举例说,在县城行政中心设立经济开发区,主要负责协调统筹管理全县的工业园区;在新县城布局剑门工业园区,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;在老县城布局普安工业园区,重点发展食品饮料产业;在县域交汇地布局金剑工业园区,重点发展铝基新材料产业;在县域重要交通枢纽布局开封工业园区,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,“四大工业园区各有特色、互为补充、协同发展。近三年,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4亿元,新增开发面积2166亩,新建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,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剑阁县把引好企业优化服务视为核心要事来干。权友明表示,剑阁县坚持产业链招商、产业专班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多管齐下,成功引入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入驻剑阁。比如,去年依托年产5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铝链主企业,成功招引年产5万吨高端铝合金门窗项目,从签约到投产仅用6个月时间,跑出“剑阁加速度”。
“当你走过剑门关,人生从此无难关……”发布会上,剑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映儒为大家献唱《走过剑门关》主题曲,并介绍了剑阁作为文旅大县的“流量密码”。陈映儒介绍,剑阁县是四川十大文旅IP“大蜀道”的核心资源地。近年来,全县立足“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”这一省、市定位目标,以“天府旅游名县提升”为抓手,尝试在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进行了探索。
例如,聚焦重点项目“靓形象”。剑阁县建设蜀道博物馆、蜀道文化主题广场等项目,邀请国内知名团队入场,让蜀道韵、国际范的剑门关5A级景区先导区和天府旅游名县门户区形象更鲜明。实施5A级景区“二次创业”,改造了景区南北门、剑门关古镇、翠云廊生态博物馆等项目27个。
精准营销擦亮市场“金字招牌”。剑阁县创作了一批高质量文化作品,《穿行翠云廊》纪录片、《走过剑门关》主题曲,营造了豪迈向上的文化氛围。同时,剑阁赴国内20余所高校开展活动,中小学生蜀道研学全面推广,成功挂牌全省研学基地,美国友人贾和普25次走蜀道成为海内外热点话题。
“剑阁县着力解决好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住房和‘一老一小’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”范为民介绍到,剑阁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统筹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,急性胸痛救治、慢性病防控等领域取得新突破。记者了解到,剑阁县建立起以剑阁县头部人民医院为中心,6家中心卫生院、4家乡镇卫生院和多家村卫生室的“1+6+4+N”慢性病医防融合试点,不断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。
其中,剑阁县建立的县域慢性病管理中心,连通相关系统实现数据实时互通,实时动态展示全县慢性病管理情况,提升管理效率;同时,在柳沟镇、剑门关镇等地建起慢性病一体化门诊,将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工作合二为一,为慢性病患者提供“防、筛、诊、治、管”一站式服务,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地区群众慢性病日常治疗。
此外,剑阁县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1个。依托下寺-剑门关-翠云廊-汉阳内环线,围绕下寺镇小剑村、汉阳镇云丰村等7个村,高标准规划建设“翠云里”和美乡村示范带。同时,抢抓全省支持广元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政策机遇,全域构建“四横三纵两环”交通网,曾经的“天险蜀道”已蝶变为“大道通途”,为县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古树名木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,剑阁县作为全国首批古树名木保护的试点县,是如何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?“剑阁是古蜀道的重要节点,现有古树名木12510株,蕞高树龄达2300年,古树名木数量及平均树龄均居全省首位,其中尤以翠云廊古柏蕞具代表性。”剑阁县委副书记王仕雄表示,剑阁县坚持“老有所养”“老有所依”“老有所为”,聚力守护好“绿色国宝”。
例如,科学管、精准护,让古树名木生长更健康。剑阁县全域开展古树名木大普查,编制古柏保护十年规划,建立电子信息档案,实行身份识别、挂牌保护,落细“一树一档”精准管护;制定全国首个古柏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地方标准,全覆盖开展古树“健康体检”,先后投入近7000万元救护复壮濒危衰弱古柏,实现“一树一策”科学救护,确保“一树一人”常态巡护。“剑阁柏”入选中国蕞美古树,翠云廊入选全国蕞美古树群。
承古制、建新规,让爱树护树氛围更浓厚。传承“官民相禁剪伐”治理智慧,与落实林长制有机结合,创新完善离任交接“交树交印”制度,发布离任交接管理规程,细化“交树”内容、扩大“交印”范围、规范“交责”程序,实现从“交数”到“交树”“交接”到“交责”的有效转变。
重保护、活利用,让保护与发展更协同。建成全国首个古柏博览馆,全省首个生态博物馆,让更多人了解古柏、认识古柏、爱护古柏。着力解决古柏生境矛盾,高标准建成古柏保护示范小区3个。同时,深挖古柏历史文化,推动文旅融合发展,精心打造“古蜀道徒步游”等文旅产品,推动古关、古道、古柏走向世界。
本网(平台)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四川新闻网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
版权声明:本文由四川厂房土地出租出售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-0123-021 或 133912197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