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目了然代表手记:谈谈“尔滨出圈”带来的启示
每经记者 江然 每经编辑 杨欢
从一名记者的角度看“两会”,或许可以说是作为媒体人,一年一度的职责和惯例;从一位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的角度看“两会”,则是他们在其位、谋其政的使命和担当;如果这位观察者,既是记者又是人大代表,双重身份双重视角,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“两会”?
今年我们再次启动专栏“一目了然”,通过四川省人大代表、全国主流财经媒体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江然的视角观察“两会”,了解那些与区域经济以及城市发展治理相关的独到见解。
近期,冰雪之城哈尔滨“一夜出圈”,热度无出其右。眼下正值寒假、春节等节庆,可预见还有一大波流量会光顾这座城市。
仔细分析,哈尔滨爆火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交织的结果。
一是互联网传播已彻底重塑城市营销模式,此次“翻红”基本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网络造梗上——在传统营销方式被颠覆的当下,原本因循守旧的城市也有了“逆天改命”的机会。
二是面临巨大的流量考验,哈尔滨也的确接住“泼天的富贵”,官方民间齐上阵,拿出蕞大的诚意善待游客,这种顺势而为又为互联网提供了新的素材,实现滚雪球式传播。
这给我们带来两个启示。一是当老牌工业城市补齐流量短板,传统流量城市的优势就被削弱。
有人说,这一次是北方城市的胜利。的确,北方城市苦流量久矣。无论是淄博烧烤,天津跳水,石家庄摇滚音乐节,还是“尔滨出圈”,这一年流量基本都被北方城市收割,互联网传播方式补齐了营销思维的短板。
尤其在注意力经济时代,年轻人用脚投票,城市竞争流量为王。从这个角度讲,城市竞争似乎又来到了同一起跑线。
另一方面,喧闹过去,更令人关注的是流量之后的红利转化。截至目前,掌握流量密码的城市大多昙花一现,哪怕是花活不断,这些流量的转化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文旅消费层面,占比很小。持续得到关注的还是产业能力强、就业机会多的大城市。
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意识到,空有流量,却不能产业提档升级、提供更多就业机会,城市蓄不了能、也留不住人。
事实上,要让年轻人选择一座城市蕞重要的实现路径就是就业。年轻人留在一个城市不会因为它有一个网红夜市或者篮球场,而是因为这里有机会,就业的机会,跃升的机会。尤其是当下经济环境承压,如果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进入“灵活就业”的状态,城市更应警惕。
那么如何让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进而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“能量”?
一是善用流量为产业招商铺路。以淄博为例,背靠烧烤这个“顶流”,淄博趁热打铁,密集对接武汉、合肥等比自身体量更大的城市,洽谈产业合作,同时喊话更高能级的企业、机构到淄博投资兴业,让流量得以转化为产业机遇,服务经济发展。
二是善用流量为产业提档升级聚集人才。高质量发展一靠科技二靠人才,人才发展与产业升级互为因果。合肥依托中科院推动量子信息产业发展,宜宾与电子科技大学的良性互动,为动力电池产业快速上升提供了有力保障。随着抢人大战持续,京沪人才回流明显。借鉴淄博喊话北青学子,其他城市在招揽人才时更应用好流量这个工具包。
三是善用流量树形象。哈尔滨一夜之间从一座老牌工业城市,华丽转身成为文旅标兵,扭转了城市形象与声量。拿成都来说,其一直以“安逸”“休闲”为名,实际上产业门类齐全、基础较为深厚,如今更是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抢抓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赛道,城市进取的一面也应该得以充分展现,让企业、人才了解成都不止宜居更是宜业,近悦远来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四川厂房土地出租出售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-0123-021 或 13391219793